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桓谭 西汉 · 扬雄
 出处:全汉文 卷五十二
长卿赋不似从人间来,其神化所至邪?
大谛能读千赋,则能为之。
谚云:「伏习象神,巧者不过习者之门杨慎《赤牍清裁》。案《西京杂记》子云曰:「长卿赋不似人间来,其神化所至邪?」《意林》载桓谭《新论》云:「扬子云工于赋,王君大习兵器。余欲从二子学。子云曰:『能读千赋则善赋。』君大曰:『能观千剑则晓剑。』谚曰『伏习象神巧者,不过习者之门。』」《北堂书钞》一百二引桓子《新论》云:「余少好文,见扬子云赋,欲从学,子云曰:「能读千赋则善之矣。』《艺文类聚》五十六引桓子《新论》云:『余素好文,见子云工为赋,欲从之学。子云曰:『能读千赋,则善为之矣,』用修缀拾成文,唯加「大谛」二字,然谚云以下,是桓谭语,非子云语也。此与《答郭威书》,张溥《百三家》、梅鼎祚文纪》皆入录,今姑不删。)」。
与庙堂议论和书 南宋 · 周南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九一、《山房集》卷三
窃闻小行人之归,敌必欲得用事者之首,而后归侵疆,定和好。
堂堂大国,决未之从,果若行之,则国不可为矣。
唐杜元颖宰相出为剑南节度,敛取苛重,蛮徼咨怨。
太和三年,南诏乘虚破成都,焚郛郭,蜀之宝货工巧扫地。
文宗遣使临抚南诏。
南诏上言,请诛元颖,遂贬邵州刺史
议者不厌,斥为循州司马,死于贬所(此段出《唐书》二十一卷《杜元颖传》。)
其后李德裕为相,议曰:元颖尝居宰弼,失于驭远,致蛮寇内侵。
蛮夷之情不可开纵,若为之执怨以快其心,则是不贵王臣,取笑外域(此一段出《李卫公集》十二卷。)
窃考杜元颖厚敛剥虐,遂开边衅,与诬君矫命,轻动干戈固不侔。
南诏小国,入蜀之祸,止于一方,与挑祸强敌,轻动百年两国之盟好,三垂兵,海内骚动之事固不类。
元颖庸谬书生,论罪极于窜责。
今之奸虐几于荡摇宇宙,倾危社稷,滔天贯盈,罪状固万辽绝。
然卫公终以元颖尝为宰相,不忍因夷蛮之请而死之,所以惜国体而非为元颖也。
杨国忠之枭首,李林甫之斲棺,无非专权蠹国,开边召乱之所致,亦无戮尸之事。
晋王敦谋叛,事平而已卒,乃跽而斩之。
此三恶者,诛之不同。
然苟出于其国家之典刑,虽陈尸于市,并坎而埋,取其已戮之体,凿掘斩刺,无不可者。
若夫因敌人之命,函用事之首以求成,则自古未之有也。
燕太子丹樊于期之首以献于秦,赵孝成王取魏齐之首以赎其弟,本朝徽宗皇帝王安中张觉之首以送金人,其事今可复袭耶!
燕丹雅意欲使荆轲始皇,非禀秦之号令也。
魏齐魏相,与秦范雎结怨,秦求之急,自魏而赵,非用事于赵也。
叔子,降贼也。
后周太祖宇文泰突厥遣使请诛邓叔子太祖许之,收叔子以付使者,杀之于青门外,至今简册以为深鄙(此事出《后周书》突厥列传四十二卷。)
悉怛谋,酋长也。
唐文宗吐蕃复怨,竟令执还,戮于汉界之上,李德裕终身痛惜。
降俘且尔,矧有关于大体者哉!
今奋迅震之,而殒魁渠之命,大刑正矣。
悯其祖考,惠以三寸之棺,大体全矣。
我辞既直,敌暴应销。
何必取已死之骸,逞无已之刑,快敌心而后可和哉?
昔逆亮渝盟,生灵骨暴。
亮既废殒,则我遂退听,此未尝得而干预也。
且乾坤之怒不极,彼独无大臣乎?
始任之以事,而终戮以自送,亦且为敌窥矣。
昔吴主戮诸葛恪臧均上疏,乞令收葬,以为:「人情之于品物,乐极则哀生。
贵盛,世莫与贰,身处公辅,中间历年,今之诛夷,无异禽兽,观讫情反,能不憯然」!
均之斯言,最为深切。
自顷元害扫除,六军喜踊,长安孩幼詈声成风。
国之大刑亦矣,敌所指取志亦偿矣。
若又掘诸坎瘗,重加斩刈,以求媚于敌,恐过而伤恩,人情慨然,昔之怨詈转而悲叹矣。
敌人无厌,自此邀索未已,愈肆恣睢。
他日握兵之将,分阃之人,深惩往事,其孰肯出身任事以与敌抗?
是一元害之首不足惜,而国自此不可立,大可畏也。
窃谓宜择专对之才,引义析情以答,塞其谋而力拒绝之,不宜以此复命。
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 其一百九十二 于仲文(九岁周太祖问曰闻儿好读书书有何事对曰资父事君忠孝而已) 宋末元初 · 林同
五言绝句 押东韵
读书无见处,与不读书同。
勿谓儿年小,能知孝与忠。
唐御史里行虞鼎墓志铭 唐 · 杨钜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十九
公虞姓讳鼎
字少微。本会稽人
秘书监宏文馆学士礼部尚书银青光禄大夫永兴郡文懿讳世南八世孙。曾祖玟。
江州刺史祖敏
宜春。父汀。
鲁别驾。公性
好问学。月开日益。
卓然老成。登咸通十年进士
校书郎。累迁至御史里行
举弹无所避。謇然有声于时。
寻陟饶州刺史。视事严且明。
人吏敛手。莫敢为非。
乾符二年黄巢饶州
公出禦之。战甚力。
贼益至。势不能支。
城遂陷。公及刘郑二马衙出奔。
夜宿芝山祠。梦神曰。
一马之前。锦然之田。
逢禾即止。遇早即迁。
既觉。莫喻其意。
次日。道由馀干政新乡
马爪石而伏。公登山祷曰。
天其或者欲谋居此乎。马乃起。
腾至锦田早禾源。与梦适符。
遂家焉。公遭时艰。
不克居其乡。因见山水清秀。
洎田宅为休老计。闻人国事升降消息。
即喟然长叹。不食竟日。
无事与山翁野老相往返。历历谈麻事。
意泊如也。公生会昌元年九月九日
同光元年十月十六日。春秋八十三。
即以其年十月十八日。葬于安仁崇义乡善政里饶山之阳。
夫人王氏。父式观察使女。
男一人盘。孙一人文仲
未葬前。盘来乞铭曰。
予尝有托于夫子也。冀出一言为永远记。
况钜与公同年。知公为最深。
铭安得而辞耶。铭曰。
厥存不爽。厥施为何。
宜尔子孙。其类并多。
荅妻(晖与周太祖相善,微时,与太祖就一道士雕刺,以脐作瓮,中作雁数只,太祖项上作雀及谷,戒曰:“尔曹自爱,雀衔谷,雁出瓮,是尔曹通显时也。”后太祖登位,晖秉旄,所刺皆验。先是晖贫,遇寒食,妻詈曰:“节到也如何办得?”晖扪腹云云。) 五代 · 冯晖
 押谏韵
休说办不办,且看瓮里飞出雁。
议择嗣君诰 后晋 · 汉高祖李皇后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二十七
高祖皇帝剪乱除凶。
变家为国。
救生灵于涂炭。
创王业于艰难。
甫定寰区。
遽遗弓剑。
枢密使郭威杨邠
卫使史宏肇。
三司使王章
亲承顾命。
辅立少君
协力同心。
安邦定国。
旋属四方多事。
三叛连衡。
吴蜀内侵。
契丹启衅。
蒸黎恟惧。
宗社阽危。
郭威授任专征。
提戈进讨。
躬当矢石。
尽扫烟尘。
外寇荡平。
中原宁谧。
复以强敌未殄。
边塞多艰。
允赖宝臣
往临大邺。
疆埸有藩篱之固。
朝廷宽宵旰之忧。
不谓凶竖连谋。
群小得志。
密藏锋刃。
窃发殿庭。
巳杀害其忠良。
方奏闻于少主
无辜受戮。
有口称冤。
而又潜差使臣
矫赍宣命。
谋害枢密使郭威宣徽使王峻卫步军都指挥使王殷等。
人知无罪。
天不助奸。
今者郭威王峻澶州节度使李洪义曹州防禦使何福进复州防禦使王彦超博州刺史李筠北面行营马步都指挥使郭崇步军都指挥使曹英护圣都指挥使白重赞索万进田景咸樊爱能李万全史彦超奉国都指挥使张铎王晖胡立弩手指挥使何赟等。
径领兵师。
来安社稷。
逆党皇城使李业内客省使阎晋卿枢密都承旨聂文进飞龙使后赞翰林酒使郭允明等。
胁君于大内
出战于近郊。
及至力穷。
遂行弑逆。
冤愤之极。
今古未闻。
今则凶党既除。
群情共悦。
神器不可以无主。
万几不可以久旷。
宜择贤君。
以安天下。
河东节度使
许州节度使信。
高祖之弟。
徐州节度使赟。
开封尹承勋。
高祖之男。
俱列盘维
皆居屏翰。
宜令文武百辟。
议择嗣君。
以承大统
徐州节度使赟即帝位诰 后晋 · 汉高祖李皇后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二十七
天未悔祸。
丧乱孔多。
嗣王幼冲。
群凶蔽惑。
搆奸谋于造次。
纵毒虿于斯须。
将相大臣。
连颈受戮。
股肱良佐
无罪见屠。
行路咨嗟。
群心扼腕。
高祖之洪烈。
将坠于地。
赖大臣郭威等。
激扬忠义。
拯济颠危。
除恶蔓以无遗。
俾缀旒之不绝。
宗祧事重。
缵继才难。
既闻将相之谋。
复考蓍龟之兆。
天人恊赞。
社稷是依。
徐州节度使赟。
禀上圣之资。
抱中和之德。
先皇如子。
钟爱特深。
固可以子育兆民。
君临万国。
宜令所司择日。
备法驾奉迎即皇帝位
于戏。
神器至重。
天步方艰。
致理保邦。
不可以不敬。
贻谋听政。
不可以不勤。
允执厥中。
祗膺景命。
宰臣权军国事诰 后晋 · 汉高祖李皇后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二十七
王室多故。
边境未宁。
内难虽平。
外寇仍炽。
据北面奏报。
强敌奔冲。
继发兵师。
未闻平殄。
劳上将暂自临戎。
宜令枢密使郭威部署大军。
早谋掩击。
其军国庶事。
权委宰臣窦贞固苏禹圭枢密使王峻等商量施行。
在京马步兵士。
委王殷都大提举
降封徐州节度使赟为湘阴公 后晋 · 汉高祖李皇后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二十七
比者枢密使郭威志安社稷。
议立长君。
徐州节度使赟
高祖近亲。
立为汉嗣。
爰自藩镇。
徵赴京师
虽诰命寻行。
而军情不附。
天道在北。
人心靡东。
适当改卜之初。
俾膺分土之命。
可降授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上柱国
封湘阴公
食邑三千户。
食实封五百户。
周太祖 后晋 · 汉高祖李皇后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二十七
侍中功烈崇高。德声昭著。
剪除祸乱。安定乾坤。
讴歌有归。历数攸属。
所以群情推戴。亿兆同欢。
老身未终残年。属兹多难。
唯以衰朽。托于始终。
载省来笺。如母见待。
感仞深意。涕泗横流。
其诸诚怀。难尽宣述。
太祖实录诏 后周 · 柴荣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二十五
伏以太祖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削平多难。开启洪图。
用干戈而清域中。修礼乐而治天下。
克勤克俭。乃武乃文。
八纮方混于车书。三载忽遗于弓剑。
英谋睿略。既高冠于前王。
圣德神功。尚未编于信史。
询于典礼。阙孰甚焉。
宜垂不朽之文。以永无疆之美。
太祖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实录。宜差兵部尚书张昭修纂。
其同修纂官员。委张昭定名奏请。
银青光禄大夫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上柱国晋阳县开国伯食邑三百户侍中景公神道碑铭 后周 · 扈载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六十
轩辕乘土德之运。其臣曰奢龙祝融。能辨方域。以制区夏。帝妫氏禅陶唐之基。其臣曰伯夷后夔。能典礼乐。以和人神。上古佐命之道。□□□□□焉三政嗣兴。图史寖盛。弥纶辅翊。代有其人。皆金册丹书。绚绘功业。垂其训聚而为坟典。形其美流而为歌颂。陋篆籀之质略。我则润之以□□□□□之沦朽。我则镂之以贞珉。铭以纪功。碑以志行。千载之下。灿然可观者。其惟神道之表乎。故中书侍郎平章事景公讳范□□□□皇朝元佐。显德二祀冬十一月。薨于淄川郡之私第。天子废视朝。轸歼夺之令。制赠侍中。遣使赠奠。饰终之典优而厚。诏词臣□文□炎盛矣□□□孔悝彝鼎。不出庙门。杜预丰碑。空沉汉水。始自矜于名氏。诚未显于家邦。与夫辉煌帝恩。导扬休烈。(阙八字)者可同日而语也。□□□□纶言直而叙之。用丕显我大君之命。臣闻景氏之先。出于芊姓。从楚王于梦泽。差□侍臣。画汉□于云台。丹推名将。济美垂□□□□□□生伟人。惟周之辅。长山之下。淄浚为川。地胜气清。惟公故里。夫嘉遁绝世。高卧于是者。足以□颢气而为(阙七字)生于是者。足以□□□而为世杰。故公之先。由烈考太仆府君之上。曰王父宾大王父闰。皆贞晦不仕。介享天爵。而巢许(阙十四字)仲曰篆公□□□□世□□聿登相位。而申甫之祥著矣。昔者圣人之教天下也。本之以仁义。制之以经籍。是谓人文。是谓人□□□□□□以□开物成务者。□□□□所于此□□以公辅之位。必由稽古升。廊庙之才。必以经术显。而公以明经擢第于春官氏。则贤哲之□□□□□□为吏于青阳(阙十一字)掾于高密郡。秩满而□授范县。大鹏之翼。铩北溟以未舒。蛰雷之声。南山而不起。然则(阙七字)于之(阙十五字)通人之才变而顺。则方圆之量不能局。故公之县政也。人谓其勤且洁矣。典刑书也。人谓其(阙八字)邑恪□以(阙八字)使□政□而从之者。则人谓其贤且能矣。粤若日月之彩。得天而大明。风云之期。遇屯而勃起。(阙十字)磻溪□璜(阙七字)我大周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建大功于汉室。为北藩于魏邦。初筵既开。得贤斯盛。于是我公(阙九字)而君臣之(阙九字)龙飞在天。躬曜灵。至于霄极之□□皇建肇建制。以公为秋曹郎。进阶至朝散大夫。而(阙九字)万(阙十二字)之枢惟圣人执左契。临万邦。经久制大命。日政之机。国之大柄。总于枢务者。可谓重矣。而公(阙九字)忠而贤(阙十一字)公为左司郎中。充枢密直学士。寻转谏议大夫充职。今皇帝嗣位之始。登用旧臣。而并人乘我大丧。拥众南寇。亲征之举。迅若奔雷。分命大臣。保釐(阙七字)于公仍拜贰卿。(阙九字)振伐张黄钺白旄。殪偫凶而皆尽。参旗河鼓。导清跸以言旋。大祲既已平。九服又已定。□□□□时惟辅臣。而公昌言可(阙十一字)圣谟硕望。可以镇流俗。爰立之命。心允孚。六府肇修兵赋充大邦之调用□□□□□公自立不回。而有守。(阙十字)哉大运逢时。洪钧在手。资忠孝于君父。享富贵之崇高。而尽瘁之劳。因成恙疢。封章累上。优诏褒称。听解利权。□专(阙七字)以列卿归第。悬车故乡。嗟风树之忽惊。诉昊天兮何及。见星而往。夕露方多。泣血以居。晨浆屡绝。哀与性尽。卧疾而终。享年五十有二。□□观夫公之行事。则其道也淳而粹。充充焉无能称。其言也直而肆。謇謇焉无所忌。耿介以自安。劲直以自□故其仕也□一命之卑□三□□□□□□无悔吝。古人之操。何以尚也。秉笔者得无愧于词矣。许国夫人李氏。嗣子太庙斋郎等。□□□灵□光□□烝尝翼翼贤人(阙九字)子事终之礼。佳城闭日。长楸彗云。勒铭垂休。以示千古。其词曰。
长山沧沧。淄水汤汤。
哲人之生。逢时会昌
哲人之逝。魂游旧乡(其一)
高山兮峨峨。逝水兮惊波。
□而□死(阙十其八字二)山有颓坂。水有高岸。
人何世而弗新。善有名兮独远。
猗欤公兮。时用丕显(其三)
郭威李守贞 后汉 · 汉隐帝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二十一
李守贞顷在前朝。骤承委遇。
迨事先帝。复委藩垣
效浅功微。宠深位大。
而狡性难制。小器易盈。
蔑义亏忠。穷凶极逆。
江海不能流其恶。鼎镬不足快其诛。
卿愤激于心。义形于色。
睹兹妖孽。志在剪除。
动息之閒。必思于经略
寝食之际。无忘于寇雠。
抚士爱人。分甘共苦。
躬临矢石。亲冒梯冲。
挥戈而蛇豕就诛。破竹而金汤失险。
氛霾既息。宗社再安。
非我元臣。莫隆景运。
朕之倚爱。何止寝兴。
言念辛勤。无忘嘉愧。
请定举士官赏罚奏 五代 · 窦贞固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六十五
臣伏见先降御札。令文武百僚各进封事。
臣闻举善为明。知人则哲。
圣君在位。薮泽岂有隐沦。
昭代用材。政理固无紊乱。
求贤若渴。从善如流。
郑所以誉子皮。鲁所以讥文仲
为国之要。进贤是先。
庶遵理治之风。宜举仁人之器。
臣欲请乞降敕命。指挥文武百僚。
每一司之内。共集议商擢。
其一士奏荐。述其人有某能。
改为某官某职。便请朝廷据奏荐任用。
若能符荐引。果为当才。
所奏之官。即请量加奖赏。
如乖其举。或涉徇私。
所奏之官。亦请量加殿罚。
所贵官由德序。位以才升。
三人同行。尚闻择善。
十目所视。必不滥知。
臣职在论思。位参近侍。
每谢匪躬之节。尝惭濡翼之讥。
将赎贪叨。敢陈狂狷。
周太祖赐诏书 后唐 · 李浣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六十一
田重霸至。
伏蒙圣慈。
特颁明诏。
降日中之文字。
慰天外之流离。
别述宸慈。
俾传家信。
如见骨肉。
倍感君亲。
周太祖议刑典疏 后唐至宋初 · 范质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
先王所恤,莫重于刑。
今繁苛失中,轻重无准,民罹横刑,吏得侮法。
愿陛下留神刑典,深轸无告。
按:《玉壶清话》卷六,中华书局一九八四年点校本。
乞擢用李璨993年 后周至宋初 · 李昉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宋史》卷二六五《李昉传》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周太祖已为昭雪赠官,还其田宅,录而官之;
年几五十,尚淹州县之职。
臣昔与之同难,岂宜叨遇圣明。
傥推一视之仁,泽及衰微之祚,则已往之冤获伸于下,而继绝之恩永光简册矣。
济州刺史任公屏盗碑周显德二年闰九月955年9月 后周至宋初 · 李昉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六十二、全宋文卷四八、雍正《山东通志》卷三五之九、《全唐文》卷八六二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降娄之分,济河惟兖州
大野既荒,西狩获麟之地;
崇山作镇,东暝见日之峰。
郡国已来,土赋称大;
旧制非便,必惟其新。
盖民众吏少,则奸易生;
治称任平,则时克乂。
皇朝建济州钜野县,犹魏室分厌次乐陵郡耶。
太祖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发天机,张地纪,皇建丕祚,于万邦,不枉政以厚民生,不尅法以重民命。
以谓分是理,颁是条,施之一方而用宁,通之四海而不泥者,其惟良二千石乎!
故简选牧守,咸用贤能,得人者昌,于斯为盛。
今皇帝嗣守洪业,光扬圣谟,率勤俭为天下先,惟几微成天下务。
所谓皇王纲统之道明矣,邦国纪律之务成矣,而研覈精鍊,日不暇给,以戒驰堕之患。
所谓视听聪明之德充矣,中外上下之情通矣,而启迪开纳,国无留事,以防壅塞之弊。
凡军国机要,刑政枢务,事无巨细,必详于听览;
凡公侯卿士,牧伯长吏,任无轻重,必考其才。
是以设爵愈重,分职愈精,人人自谓我民康,家家自谓我土乐。
粤嗣位元年冬十月,诏以前赵州刺史任公检校太保,牧于济州
济,新造之郡也,麟州之名,其废已久。
岁月差远,士风寖醨,民忘其归,或肆为梗。
重以控地既大,苞荒用遐,山幽薮深,亡命攸萃。
灌莽悉伏戎之地,萑蒲为聚盗之资。
妖以人兴,啸召或成于风雨;
法由贪弊,羁縻遂至于逋逃。
良田有虻,实害嘉谷
虽夫年号丰稔,人无札瘥,滞穗馀粮,栖偃于千亩,京仓坻庾,阜衍于九年,犹或胁游惰之夫,释耒耜之用,钩锄弦木,窃弄于乡闾之间,矧饥沴之岁乎?
至乃野无战血,天藏杀机,巩甲雕戈,戢锋铓于武库,庸租井赋,缓徵督于乡胥,尚或诱轻生之民,聚无赖之族,巢枭穴狡,窃发于晦暝之中,矧兵革之际乎?
民既病而畴思其治,医虽良而药或未宜,用有所长,才难求备。
文吏束名教之检,则必曰导之以礼,盗用侮而益暴;
法家持刚猛之断,则必曰齐之以刑,盗用骇而弥逸。
自非文武兼资之用,英雄断制之才,莅是任而居是邦者,厥惟艰哉!
公天授将材,生知理本。
以战则胜,玄机出应变之先;
以化则孚,心术洞希微之表。
抗一麾而扆止,抚万室以瞻言。
以谓川壅污潢,利源派而尝宜浚亩;
田荒藨蓘,树嘉苗而必极芟夷。
于是令以先庚,申之后甲,介马负先驰之勇,阴门提夜出之兵。
猎丛社以平妖,尽诛其类;
狩平林而得㺄,悉伏其辜。
狂童震惊,四野竦骇,狼心尽革,民患皆除。
乃峻以堤防,敜其窞阱,决狱尽疏其留滞,穷源用涤其瑕疵。
分命乡民,设其警备,仗乙夜以蒐慝,扼冲途而伺奸。
盗迹之来,若罹罿毕。
申命降冠,招其叛徒。
恩信署用,以结其心;
慑服羁留,以杜其变。
盗意之改,若愈膏肓。
非夫术以变通,奸由惠照,太阿所击,刜洪钟而不留,玉弩载张,应灵机而自发,其孰能如此耶?
甚矣哉!
除盗之难,其来有素。
中古浇漓之后,群心变诈之兴,纵燎夷荒,或败萧兰之秀;
寻戈伐蠹,因伤杞梓之材。
惟贤者之用心,则是非而无混。
故公嫉盗之意切而诛盗之令严,去盗之术行而屏盗之誉显。
夫盗既去矣,民将息矣,然后缓之以约束,宽之以法令,养之以惠爱,劝之以礼让。
化之无或戾,信之无或欺,则龚黄之风,彼亦奚尚?
是以黄发鲐背之叟,农工商贾之类,含哺而嬉,既舞且咏。
以为康庄播颂,虽明盛德之容;
琬琰裁碑,宜耀披文之质。
将官吏,唱言佥同。
乃诣阙上陈,以塞群望;
用嘉许,纶言式敷。
左拾遗李昉,俾文其事,以述济民之请。
微臣不才,忝奉明旨。
揣阖秘思,惧遗休声,稽实课虚,斯谓无愧,而太史氏纪功臣之绩云。
公名汉权,蜀国人也。
以武略事累朝,以战功登贵仕,亟握兵要,连分使符。
初牧于丹,有排乱折冲之绩;
移治于赵,有安边镇静之功。
所至皆有能名,而济之人独能宣其事业,以示不朽,亦可谓贤矣。
系曰:事有该于谣俗、传于耆旧者,千载之下,尚为美谭,矧文之以铭而勒之以石乎?
他日知使君之政者,其将质于此,故其词云:
道失其要,刑淫而暴。
人心用违,良民为盗。
令严而申,政肃而淳。
人心用依,盗为良民。
民即盗也,盗亦民也。
善恶之化,实由乎人。
猗欤使君,克善其治。
始以严诛,去其奸宄。
申以约束,静其乡里。
里无堕农,乡无狡童。
曾未逾月,澄清四封。
相彼林矣,岂其豺虎。
暴心不生,与麟为伍。
循彼陔兮,亦有荆棘。
恶蔓既除,与同色。
使君之贤,如山如渊。
济民之颂,声闻于天。
刻石播美,垂千万年。
显德二年岁次乙卯闰九月一日丙申朔建。
按:乾隆《曹州府志》卷二一,乾隆二十一年刻本。
前代帝王置守陵户祭享禁樵采诏乾德四年十月癸酉 五代至宋初 · 宋太祖
 出处:全宋文卷五、《宋大诏令集》卷一五六、《太常因革礼》卷八○、《宋会要辑稿》礼三八之一(第二册第一三五八页)、《文献通考》卷一○三、《宋史》卷一○五《礼志》八、《古今图书集成》坤舆典卷一三一
古帝王,受天眷命,功侔造化,道庇生民,咸载简编,宜崇典礼。
或庙貌犹在,久废牲牷;
或陵寝虽存,不禁樵采。
朕顺考古道,咸秩无文,方怀景慕之心,敢怠寅恭之意。
其太皞葬宛丘炎帝长沙黄帝葬乔山,颛顼临河,高辛葬濮阳,唐尧葬城阳虞舜葬○陵,女娲赵城夏禹会稽商汤宝鼎县,周文王、武王咸阳县汉高祖长陵,在长安北,后汉世祖洛阳界,唐高祖三原县东,太宗醴泉县北,凡已上一十六帝,各置守陵五户,每岁春秋二时,委所在长吏,各设一祭。
商中宗太戊内黄县东南高宗武丁西华县北,周成王、康王葬毕原,汉文帝霸陵,在长安东宣帝杜陵,在长安南魏太祖于邺晋武帝洛阳后周太祖文帝隋高祖文帝并葬富平县,已上一十,各置守陵三户,每岁一享。
秦始皇帝昭应县汉景帝阳陵,在长安东北,武帝茂陵,在长安西,后汉明帝、章并葬洛阳魏文帝阳山,后魏孝文帝富平县唐玄宗奉先县肃宗醴泉县宪宗奉先县宣宗云阳县梁太祖伊阙县后唐庄宗新安县明宗洛阳东北,晋高祖寿安县,已上一十五,各置守陵两户,每三年一祭。
仍并委所在长吏,祀以太牢,以羊代。
周桓王渑池县灵王河南柏亭西,景王洛阳太仓中,威烈王洛阳城西隅,前汉元帝葬渭陵,在长安县成帝延陵,在咸阳县哀帝义陵,在扶风平帝葬慎陵,在洛阳东南殇帝葬康陵,在慎陵茔中,安帝葬恭陵,在洛阳北,顺帝洛阳西,质帝洛阳东南献帝渭城西,魏明帝河清县大石山,高贵乡公洛阳瀍涧之滨,陈留王平原晋惠帝葬太阳陵,在洛阳怀帝、悯并葬平阳西魏文帝富平县东魏孝静帝邺郡唐高宗奉天县中宗富平县睿宗奉先县代宗富平县,德宗葬云阳县顺宗富平县穆宗奉天县恭宗三原县文宗富平县武宗三原县懿宗富平县僖宗奉天县昭宗缑氏县梁末帝伊阙县后唐清泰明宗陵南,已上三十八陵寝,常禁樵采。
应已上帝王寝庙,委逐处长吏及本县令佐,常切检校,罢任日,具有无废阙批书历子。
其祠祭仪注,仍令有司颁下。
定仪仗人数奏建隆四年 唐末宋初 · 刘温叟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宋会要辑稿》舆服一之一六(第二册第一七四九页)、《太常因革礼》卷二八
兵部取到唐明宗朝仪仗字图,导驾用三引,诸司法物人数极多。
周太祖用六引,其数差少。
今请用六引,其卤簿准近例不给。
又定兵部仪仗五千一百人,太常寺鼓吹仪仗八百五十人,太仆寺车辂四百八十人,殿中省仪仗二百六十人,司天监法物二十一人,左右金吾卫鼕鼕鼓及喝探二百五十人,左右金吾仗执皂纛、槊等六百七十六人,六军执旗枪等五百五十二人,宫苑司六人